眾所周知,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後,在第三日復活的事蹟,是基督教的重要節日。但復活節的日期卻是每年都不一樣,到底是怎樣計出來呢?
復活節屬西方節日,但卻需要用到東方的農曆來計算每年的日期。早期的基督教會,按照猶太曆法定復活節的日子,即是猶太曆尼散月14日,就會紀念耶穌的受難和復活。但是西方教會認為耶穌是在星期日復活,所以拋棄了猶太曆法,並自己計算每年復活節的日子。
然而,在公元325年,發生了一件改變歐洲歷史走向的事!當時的羅馬皇帝 — 君士坦丁一世,改信基督教。令這宗教一夜之間由受到迫害的宗教,變成了羅馬帝國的國教。而當時不同地區有自己的宗教儀式,為了統一國內基督教的信仰和儀式,羅馬皇帝舉行了第一次基督教大公會議。並在會議中,訂明了各地統一復活節的日期!
君士坦丁一世決定了,復活節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,春分則定於3月21日,所以復活節大多是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舉行。簡單來說,3月21日後,最接近農曆十五的星期日便是復活節。但今年(2024年)春分後的下一個農曆十五是新曆3月27日,最接近的星期日是24日,按道理應該這天是復活節。但春分後的首次「月圓」卻是在3月29日,所以最接近的星期日是3月31日,2024年的復活節也就在3月舉行。
復活節定在春分之後,因為春分後,開始日長夜短。不但在日間充滿光明,月圓的時候,漆黑的夜晚也被月光照耀。寓意光明戰勝黑暗,就像耶穌的光勝過了黑暗的權勢,生命吞滅死亡。
但不是每個群體都跟這個計算方法,例如東正教仍然在用羅馬時代的曆法。無論是用哪個計算方式,按心靈誠實敬拜神比起節日日期更為重要(約翰福音4:24)。今年的復活節,一起紀念耶穌的受難和復活,感受基督捨身大愛。
圖片來源〡Pintere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