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主教山巨型羅馬式地下蓄水池| 媲美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古老地下水宮殿,荷蘭式砌磚法,羅馬式拱門迴廊,可成世界級歷史建築!

0
香港主教山巨型羅馬式地下蓄水池| 媲美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古老地下水宮殿,荷蘭式砌磚法,羅馬式拱門迴廊,可成世界級歷史建築!

深水埗石硤尾主教山山頂蓄水池荒廢多年,近月水務署正進行平整工程,但保育人士卻赫然發現泥土下的建築物,竟是戰前建成的巨型羅馬式地下蓄水池,美景可媲美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古老地下水宮殿。

source:FB@HongKongHeritageExploration

根據Facebook專頁「香港探古」指,主教山地下蓄水池屬於古羅馬式結構,水務署文件亦說明其建於1930年之前,經派人在場視察後,發現蓄水池的巨大地下空間由過百條麻石柱支撐,頂部以紅磚砌成拱門,再支撐最高的拱形水泥池頂,最後以泥土覆蓋。

source:FB@HongKongHeritageExploration

根據政府檔案顯示,此配水庫(service reservoir)是九龍水塘食水供水系統(Kowloon Waterworks Gravitation Scheme)的一部份,原稱為九龍塘配水庫。它是政府在九龍興建的首個水塘,在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後便開始規劃。九龍水塘及九龍供水系統在1901年動工,1910年完成,食水可供應整個九龍地區包括西至大角咀,東至九龍城以應付九龍區人口增長。

source:FB@Ho Kai Ming Kalvin

蓄水池最特別之處,在於其巨大地下空間由過百條麻石柱支撐,頂部以紅磚砌成拱門,在無橫樑的結構下,以幾何曲面,重力夾迫支撐起拱形水泥池頂。

source:FB@Ho Kai Ming Kalvin

綜觀戰前不少殖民地建築為新古典主義,蓄水池傾向採用希臘及羅馬建築元素,例如希臘柱式立面及羅馬式拱門迴廊。當區區議員何啟明表示,相信蓄水池建築物為一戰前產物,可能有超過100年歷史,比起水務署原先估計的時間再長一些。他又認為在香港這種類型的建築物已「買少見少」,需要被保育。

source:FB@oldhkphoto

根據香港作家陶傑面書專頁資料,主教山配水庫被認定為羅馬式蓄水池,因建築內大量採用磚砌拱門。深水埗主教山的蓄水池與伊士坦堡東羅馬帝國時代的地下蓄水,屬於同一系列。三地的建築時代雖然不同,證明羅馬文明源遠流長,圓拱形頂是最簡單而支撐力最強的力學結構。配水庫內有一百枝花崗石柱,上有紅磚砌羅馬式拱門配以荷蘭式砌磚法(Flemish Bond),支撐11英寸(28cm)厚非鋼筋混凝土拱頂,四周圓牆乃混凝土建成。

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古老地下水宮殿(source:pinterest)

現在主教山山頂及水庫附近已經被圍封。政府呼籲市民現時不要再前往蓄水池,因結構不穩,十分危險。無論如何,隨著保留的呼聲越來越大,水務署已經即時停工及派員檢視。

source:FB@HongKongHeritageExploration

曾任水務署公務員的資深工程師李智明表示,根據政府文獻,本港水務工程早於1851年起開始,故保存不少具歷史性的水務建築物,這次發現的主教山地下蓄水池屬難能可貴的建築群,無論整體結構、水管等原貌保持良好,整個建築群值得以保育方式保留。希望很快就可以收到保育主教山羅馬式蓄水池的好消息啦~

資料來源| HK01 navstory.co
圖片來源| FB@oldhkphoto FB@HoKai MingKalvin FB@tokit.channel FB@HongKongHeritageExploration Pintere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