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虔貞學校」有130多年歷史,位於深圳龍華新區,早期只招收女生,是內地保存較為完好的教會女校舊址之一,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。虔貞女校是基督教信義宗瑞士巴色差會,於1891年由香港西營盤遷入浪口的客家村落,直到1985年停辦。
經過長時期的修葺及建設,「虔貞學校」現成為「虔貞藝術展覽館」,向世人講述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。「虔貞藝術展覽館」內展出當年西方傳教士及客家人的故事及文物,如女校生的相片、手寫的教科書和紀錄片等。
早在一百多年前,新安縣龍華墟浪口村曾是中外文化的交?處。中英《南京條約》簽訂後,歐洲各國的基督教會與天主教的傳教士以香港及澳門等地作為據點,逐漸向中國其他內陸城市開始傳教。
巴色差會的傳教士來華傳教的同時,也積極地開展辦學活動,過程中更有一大舉措,就是在各地開辦女子學校。讓女生在重男輕女的時代,也有機會讀書識字。
1891年,巴色義學從香港西營盤搬到浪口村,此後更名為「虔貞女校」,仍保留香港的特色:是一所純粹招收女子讀書的寄宿制學校。
大約在1931年,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,巴色差會的經費一度緊張,所以各地差會的女子學校開始接納男童。「虔貞女校」也改為男女同校,改名為「虔貞學校」。
虔貞學校的名氣甚至還遠傳香港和海外,這所學校先後出了吳博凡、吳梓泰、吳伯濤等黃埔軍校學員。後來,吳有業、吳仕友、吳新友、吳元有等數十位教育界精英將從這裡學到的知識遠播海內外。
從1847年到1949年,在這一百年的歲月中,來過浪口村的歐洲傳教士及教師有幾十位。在中國最動蕩不安的一百年間,傳教士與客家村民一起度過了人生的一段寶貴歲月。
西方的牧師來到異國他鄉,在最初的時間,除了要克服水土不服,亞熱帶的濕熱給他們帶來致命的疾病,有不少的牧師及傳教士為了祝福中國人而在異地犧牲了自己的性命。
然而,在不到50年之間,浪口村隨著傳教士的到來,成為一個全村信耶穌的客家村。
虔貞藝術展覽館
地址|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大浪街道浪口社區基督教堂
交通|324/380B/336/中巴M214/M645/M646/M692 均在大浪口萬盛商場
中巴M693經龍華汽車站到浪口工業園站點
電話|0755-29533329
地圖|
Guangdong, Shenzhen, Bao'an, 大浪街道浪口一路
Bao'an, Shenzhen, Guangdong, China, 511700
Guangdong, Shenzhen, Bao'an, 大浪街道浪口一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