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門鮮為人知的奧秘!澳門世界遺產「仁慈堂」,顯眼巨型巴洛克式白色建築,澳門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,四百多年來公益救助不斷!

0
澳門鮮為人知的奧秘!澳門世界遺產「仁慈堂」,顯眼巨型巴洛克式白色建築,澳門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,四百多年來公益救助不斷!

仁慈堂這個名稱,聽起來像是現代的中醫或藥材鋪子,還有可能是珍珠奶茶的品牌。但澳門「仁慈堂」並非如此,而是澳門一家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。仁慈堂大樓建造於1 8 世紀中葉,至1905年形成今日的面貌,具有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。

圖片來源: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1498年8月15日,第一所「仁慈堂」成立於葡萄牙里斯本。後來,歐洲宣教士每到一個地方,便把「仁慈堂」帶去。因此,在巴西、非洲,甚至在亞洲,印度、斯里蘭卡、馬六甲、印尼以至日本長崎,到處可見仁慈堂蹤影。澳門「仁慈堂」建於1569年,也就是賈尼路(D. Melchior Carneiro Leitão)主教到達澳門後的第二年所成立。 1568年,賈神父抵達澳門,負責中國和日本教區的傳教事務。他創立了澳門第一個慈善機構「仁慈堂」,專門向弱勢群體和窮人提供協助。

圖片來源: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當時,「仁慈堂」負責照顧孤兒和寡婦。今天,在仁慈堂博物館南面的牆上,還可以看到鑲嵌在上的一塊石碑記錄著這些事跡。仁慈堂四百多年來為社會提供的公益幫助。除了貧民醫院、痲瘋病院、孤寡院外,還有對精神病患進行照顧;對於有需要的人提供糧食、衣物、藥品等方面的緊急救助;直至成立後四個多世紀的現今,仁慈堂還承擔著安老院、盲人中心和托兒所等方面的社會服務。

圖片來源: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仁慈堂在澳門建立了貧民第一所醫院,也是遠東第一所歐式醫院。 1747年改為拉菲爾醫院(S. Rafael,華人稱作白馬行醫院)。當時院內因設有耶穌像和十字架,被當地人稱作「醫人廟」。醫院的不少醫生就由懂得醫術的神職人員擔任。西醫和西藥也最早在這裡率先應用,並隨後傳入中國。 1805年,葡國醫生高美士(Domingos Gomes)首先在澳門居民中推廣接種牛痘的預防方法,後由英國人傳入廣東,內地即開始應用這種當時西方的先進醫術。在苦心經營了幾個世紀之後,直至1975年,仁慈堂因財政困難,才關閉了這所歷史悠久的醫院。

圖片來源: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創始人賈尼路神父的石刻雕像就在博物館的入門處。最令人注目的展品是一部1662年的「澳門仁慈堂章程」手抄原件,它是該堂最早、保存最久的歷史文獻。

圖片來源: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其它較為突出的展品還有:創始人賈尼路主教的頭顱遺骨以及當年陪葬的十字架;賈尼路主教的全身畫像;前白馬行醫院的銅鐘。有關天主教會的祭器用品包括:十九世紀初的耶穌聖心像;十八世紀象牙雕刻的聖母像及耶穌被釘十字架像;以及印刻耶穌會徽號的陶瓷器皿等。

圖片來源: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最後,值得一提的是,孫中山先生也曾在議事亭前租用仁慈堂開設醫館。孫中山先生曾在這裡面行醫,許多放藥的瓷器、玻璃瓶子,甚至還有體重計,都是非常值得一睹的歷史文物。

仁慈堂博物館

地址|澳門仁慈堂右巷二號(議事亭前地)
開放時間| 10:00 – 13:00, 14:30 – 17:30 逢星期一及澳門公眾假期休館
票價|澳門幣5元;學生及65歲以上長者免費
聯係電話| +853 2857 3938, +853 2833 7503
官網| www.scmm.mo
Google Map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