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臘古文明之旅,見證雅典建築美之典範,體驗深厚的人文力量,歐州旅遊必去的神廟,帕台農神廟!

0
希臘古文明之旅,見證雅典建築美之典範,體驗深厚的人文力量,歐州旅遊必去的神廟,帕台農神廟!

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,有著許多豐富的藝術遺存。直至今日,仍能通過這些藝術遺址感受到驚人的藝術魅力。位於雅典衛城的帕台農神廟被譽為“希臘國寶”,世界文化遺產之一,是現存的古希臘遺跡中最重要的建築物。

雄偉壯觀的帕台農神廟,坐落在雅典衛城山上古建築群的最高之處。是讓全雅典、乃至全世界仰望的古希臘文明地標。

神廟建於公元前438年。公元前490-488年的馬拉松戰役,希臘人戰勝了波斯人,為了紀念勝利,雅典人修建了這座神廟。設計這座神廟的建築師為伊克梯諾(lctinus)和卡里克利特(Callicrates)。

神廟最初用於供奉雅典娜女神,“帕台農”神廟之名便是出於雅典娜的別名“Parthenon”。在希臘文中的意思為“貞女,未出嫁的女孩”。

整座神殿外形呈長方形,廟內有前殿、正殿和後殿。神廟基座佔地面積達2300平方英尺,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,全部由白色大理石建造,46根多里克列柱支撐起整個神殿。

最初建造帕台農神廟有兩個功能:其一,祭祀雅典城邦守護神雅典娜;其二,作為希臘聯邦提諾同盟的金庫。當時雅典剛戰勝了強盛的波斯,聲名大振,成立了提諾同盟,將取自各國的黃金存放在提諾島上,作為共同基金。當年主政的柏理克利斯卻挪用這筆公款,為雅典建造了這座帕特農神廟。

為了這項興建計劃,幾乎把全希臘世界頂尖的專家都找來,不只是建築師、畫家、雕塑家、木匠和石匠,還包含政治家、數學和哲學家。經過許多激烈的討論和爭辯,神廟的設計在極挑剔的情形下定案,線條和比例都十分精準,不容有一點瑕疵。

帕台農神廟的設計在人類建築史上,堪稱“美的典範”,代表著全希臘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。柱子遠看是直的,近看中間微凸,這是“視覺矯正平衡,以曲線表現直線”的建築巧思。它代表著人類文明時代的理性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完美結晶。由此成為古代建築最偉大的典範之作。

希臘神廟的建築有三種基本模式:多立克柱式、愛奧尼亞柱式和科林斯柱式。這三種柱式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,分別是立柱的底面直徑和立柱高度之間的比例差異,以及柱頭裝飾圖樣不同。

帕台農神廟採取的是八柱的多立克式,東西兩面是8根柱子,南北兩側則是17根柱子。

這座由沉重的大理石建築而成的神廟,視覺上帶給人一種輕盈的絕妙美感,根本的原因是源於其巧妙的建築比例構造。畢氏發現了音樂的八度音程規律,認為最完美的比例是1∶2,而立克柱式的嚴格比例規則也就是1∶2。這是接近希臘人喜愛的“黃金分割比”,以這樣的比例建造起來的神廟,其精微矯正的痕跡和出神入化的效果,是人類文明的奇蹟。讓人覺得優美無比。

帕台農經歷了近千年供奉雅典娜的時期,在羅馬帝國時代和拜占庭時代先後被改建為基督教堂、天主教堂。在拉丁帝國時期,它又成為羅馬天主教會的聖母教堂,歷時250年之久。

對於早期的基督教徒們來說,古神廟的結構改造起來比較簡單易行而又價格低廉;正是由於基督教的重新利用,才保住了這座遺跡原有的結構。

1687年,威尼斯人從海上攻擊土耳其人據守的雅典衛城山,炮火擊中了神廟內的一個火藥庫,炸毀了神廟的中部,爆炸幾乎將整座神廟夷為廢墟。傳承千年的人類文明結晶就這樣毀於一旦。現在我們看到的帕台農遺跡,就是這場戰火摧毀後的大致面貌。

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滄桑,如今的帕特農神廟僅留一座石柱林立的外殼,廟頂已經坍塌,雕像蕩然無存,浮雕嚴重剝蝕。但從巍然屹立的柱廊中,依舊可以看出神廟當年的豐姿。

帕台農神廟不僅象徵智慧,還代表了靈巧的智能,這種智能在當時的戰爭、政治、民主等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。尋覓這些古文明的遺跡,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走進這些歷經滄桑的古建築,帕台農神廟承載著我們對古文明及其遺蹟的尊崇、茫然和失落感。穿梭在古文明歷史與現代之間,感受著深厚的人文力量,可以激發我們對於生命的敬畏與嚮往,對歷史文明的眷顧與自省。

帕台農神廟Temple of Parthenon

地址|Athens 105 58, Greece

開放時間|每天8:00-20:00開放,最晚入場時間為19:45。

票價|套票12歐元,半票6歐元

交通|搭乘地鐵紅線到衛城站(Acropoli)站下車

Google Map|

Greece

圖片來源|https://pixabay.com/en/acropolis-parthenon-athens-greek-2294175/

资料来源|https://www.ancient-greece.org/architecture/parthenon.html

參考書籍|帕台農神廟 (作者:瑪麗•比爾德 出版社: 商務印書館 原作名: The Parthenon)